close

  □晨報記者 徐惠芬 綜合報道
  美國弗格森騷亂事件仍沒有停息的跡象。美國《華盛頓郵報》25日發表評論文章稱,弗格森騷亂事件讓美國人認識到,美國並沒有進入到所謂的“後種族時代”。
  為什麼非裔總統改變不了現狀?
  《華盛頓郵報》25日稱,弗格森騷亂事件是自美國選出其第一位非洲裔總統以來,爆發的最大的種族摩擦。這一事件迫使美國人認識到,美國並沒有進入到所謂的“後種族時代”。
  2008年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,被認為是美國擺脫種族主義的里程碑式事件。有些人甚至宣稱,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,標志著美國已進入到了“後種族時代”——種族問題將不再成為一個爆炸性問題。
  顯然,事實並非如此,弗格森騷亂事件就是最好的明證。正如奧巴馬所言,人們的憤怒不僅僅是針對事件本身,而是長久以來深深根植的不平等。
  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,僅有45%的非裔擁有自己的房子,低於全美水平67%。而非裔群體的貧困率達到25%,將近全美數字的兩倍。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就此分析稱,非裔的窘況無疑與受教育程度較低,進而只能從事低收入職業密切相關。形成惡性循環的是,非裔的犯罪率長期處於高位。低階層而高犯罪率,很容易強化白人等其他族裔對非裔的固有刻板印象。這種歧視來自歷史,卻仍深深植根於當今美國社會層次的不平等,是釀成族裔衝突爆發的深層次因素。
  為什麼弗格森的反應如此巨大?
  為什麼弗格森對白人警察射殺非洲裔青年的反應如此巨大,與警方的對峙又如此激烈?分析普遍認為,這與弗格森本身的城鎮特點有很大關係。
  弗格森所在的聖路易斯市是全美種族隔離最為嚴重、貧富差距最為懸殊、種族關係也最為緊張的地區之一。不僅如此,弗格森居民中非洲裔人群占絕大部分,但在該地區行政、執法和教育等機構中,白人仍占主導地位。
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政治系的副教授克拉麗莎·海伍德還將弗格森與其附近的拉杜爾市進行對比,指出距離弗格森不足20分鐘車程的拉杜爾市94.1%是白人,非裔只有1%。值得註意的是,拉杜爾市貧困率不到弗格森的十分之一,居民人均年收入達到8.8萬美元,是弗格森居民的4倍。
  另據《聖路易斯郵報》報道,同白人駕駛者相比,弗格森地區的警察更可能搜查並逮捕非裔駕駛者。紐約城市大學法學教授瓊斯·布朗認為,有色人種在警察隊伍中人數偏少,是弗格森地區居民不信任警方的一個原因。
  在弗格森地區居民中,有三分之二是非裔,而該地區53名警察中,只有3名非裔。
  如此背景下,白人警察槍殺非洲裔青年最後被宣佈免予起訴,如果不引起騷亂才難以置信。
  為什麼相鄰市鎮反應天壤之別?
  深究美國種族問題,又有一個問題浮出水面。相隔不到20分鐘的車程,為何弗格森與拉杜爾市有著天壤之別?有分析就此指出,這與美國的“分區規劃”制度有關。
  美國的“分區規劃”制度始於上世紀初,第一個嘗試這種制度的是紐約,其初衷是為應對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,比如人口劇增導致的城市公共區域混亂不堪等。
  於是,地方政府從交通、治安、公共衛生和市容市貌等多方面考慮,對城市進行統一規劃,設立多個功能區,對不同區域的建築標準提出不同要求。
  刁大明進一步分析稱,美國很多地方政府特別是市鎮層次,為了維護本地區的公共服務品質,憑藉分區規劃權,強制規定房屋面積、高度、規模等硬性指標,從而令經濟實力不足者望而卻步。所以,“分區規劃”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貧富隔離與種族隔離。
  為什麼弗格森示威“火藥味”十足?
  此外,弗格森騷亂“火藥味”十足,也被認為與美國警察的態度有關。
  包括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在內的多家歐洲媒體26日紛紛報道了美國警察粗暴對待抗議者的新聞,稱警察向抗議人群使用了催淚彈以及橡膠子彈等。還有歐洲媒體直接指出,美國警察的“軍事化”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為弗格森騷亂負責。
  法國《費加羅報》分析稱,除了種族問題,美國弗格森騷亂事件發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警察為維持秩序導致的“過度軍事化”。英國《旁觀者》雜誌則在稍早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2011年在倫敦發生的騷亂事件,稱英國和美國最大的不同是英國警察平息了騷亂,而美國的警察執法者則導致騷亂加劇。
  英國《地鐵報》也稱,倫敦騷亂之所以能夠平息下去,是因為倫敦警察沒有使用橡膠子彈、催淚彈或是高壓水炮,而是只用了防暴盾牌和警棍,以減少對旁觀者的傷害,“弗格森事件表明沒有採用那些策略是對的。”
  德國《明鏡》周刊則援引德國專家的話稱,“美國的警察有著嚴重的軍事化傾向,這在德國是永遠不會發生的,我們在使用槍支方面極其謹慎,不到萬不得已絕不使用。”  (原標題:別提“後種族時代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mdbthho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